游牧的变迁与终结 --- 草地畜牧业生长历程(1)
发布日期:2022-09-27 00:22
放牧畜牧业 --- 优点和缺陷顾名思义,草地畜牧业是以草地为基础的畜牧业生产。其以草地为生产运动场所,以牧草为生产资料。生产方式则受到政治、经济、气候条件、自然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,履历着由完全依赖于草地放牧的游牧,到定居自由放牧,进一步到放牧与储草舍饲相联合,最终将走向放牧+(储草+精料)舍饲相联合的模式。
剖析一下每一个差别历史时期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变迁,似可理出一条草地畜牧业从靠天用饭的自然经济模式,到追求目的谋划模式的生长轨迹。游牧 --- 原初的放牧型畜牧业:游牧有“古列延”和“阿寅勒”之分。“古列延”为大规模的团体迁移式游牧。
部落携带家畜作为活的给养品攻城掠地,在游走中放牧,畜产物为军需而消费。其多用于政治和军事目的,不在本文探讨之列。当部落定居下来后,发生了以家庭为主的生产单元,开始了主要用于民用生产的“逐水草而居”式“阿寅勒”游牧。游牧中,家是简朴的行帐,资产是移动的家畜,以自给自足的生产为主,支撑着牧民的日常生活。
游牧是最初的(注意:这里不说是“最原始”的)对草原的放牧使用方式。放牧畜牧业既有优点也有缺点。其优点是放牧使家畜和牧草实现无缝链接,家畜直接使用牧草,需要几多就吃几多,资源无浪费。
放牧情况下生产资料(牧草)和生产工具(家畜)直接对接,无需运输、加工等中间环节,故生产成本低廉。这是“放牧”成为草地畜牧业生产首选方式,受到人们推崇的主要原因。在原初的和现代的草地畜牧业中,放牧都是一种基本的生产方式。
理想的草地放牧畜牧业生产方式是要有足够的营养富厚的饲草,且一年四季平衡生长,与家畜的需求相匹配。人在其中,寓生产于生活之中,“游牧”放歌,与自然融为一体,悠然自得。然而,四季的变换总会使草地有一段不尽人意的缺草日子。
强行在此时段放牧,对草地会发生严重的影响。特别是在春季牧草返青之际,家畜对牧草的采食很容易引起植被变化、草场退化的问题。因此,放牧畜牧业对草地生态情况具有很大的威胁。但放牧畜牧业也有显着的缺点:受自然情况影响大,生产不稳定,受灾风险很高。
牧草受气候的影响,具有显着的生长节律。所谓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”。
夏秋季水草丰美,放牧无虞。但冬春季如何满足家畜的需求?冬季常有降雪,一场大雪可笼罩草场数月,家畜损失殆尽并非危言耸听。
纵然没有雪灾,冬春季的家畜也只能依赖残留的枯草委曲过活。“夏壮、秋肥、冬瘦、春乏(死)”是放牧畜牧业的真实写照。
“吃七、死八、留五”是放牧畜牧业自然经济的形象反映。总结一下:直接驱赶着家畜在草地上采食的传统畜牧业是最经济的生产方式。
但其受自然因素的制约过强,谋划风险较大,纷歧定是最有效的生产方式。
本文关键词:游牧,米乐M6官网首页,的,变迁,与,终结,---,草地,畜牧业,生长
本文来源:米乐M6官网首页-www.tengluobl.com
Copyright © 2002-2022 www.tengluobl.com. 米乐M6官网首页科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:ICP备53134365号-5